工程常見問題
(1)人防門門扇開不到位(應開到90°)
(2)密閉穿墻管未設密閉翼環(應在管上焊厚3mm,高30~50mm鋼板翼環)
(3)染毒區與清潔區之間磚砌隔墻(應 ① 鋼筋混凝土密閉隔墻② 厚度≮200mm ③ 染毒側水泥砂漿抹面)
(4)防密門向內開(防密門應向外開,密閉門宜向外開)
(5)有人員掩蔽的工程未設防爆呼喚按鈕(應在主要出入口防護密閉門外側預埋)
(6)簡易洗消間用磚墻砌筑(應用鋼筋混凝土澆筑)
(7)染毒區進、排風管未采用2-3mm厚鋼板
(8)雙層鋼筋拉結筋不足(應為φ6@500梅花型彎鉤長50mm)
(9)防密門四角斜向加強筋未按2φ16L1000mm做
(10)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足(在正常環境下,不宜小于25mm,在高濕度環境下,不宜小于45mm。)
(11)施工縫留設位置不當(墻體水平施工縫應在墻體距底板或頂板500—800mm處)
(12)變形縫設在防密門以內或踏步上
(13)混凝土試塊留置組數不足(抗壓強度試塊應為每100m³一組,抗滲強度試塊應為每500m³一組)
(14)與工程外部相連的管道的控制閥門,在工程內部距墻太遠(應距墻體20cm)
(15)給水管道雙管并行敷設時,兩管間距離過大或過?。☉獮?0cm)
(16)進出工程的管道穿過擴散室
(17)穿過外墻、防護密閉隔墻的管道,未采用熱鍍鋅鋼管或鋼塑復合管
(18)人防門門扇的吊鉤未勾住頂板上層鋼筋,放在門洞內側。
(19)人員掩蔽工程,未在防化值班室(進風口)外頂板上預埋DN15熱鍍鋅鋼管(用作測壓管)
(20)防密門門框墻厚度小于300mm,密閉門門框墻厚度小于250mm
(21)門框墻拉結筋未放在豎向或水平受力鋼筋外側
(22)擴散室內的預埋風管,側墻風管露出墻面;后墻風管沒有設彎頭,沒有位于風管距后墻三分之一擴散室凈長處
(23)風管法蘭和風管未整體制作
(24)門框墻受力鋼筋直徑小于φ12mm,間距大于250mm
(25)鋼筋代換未采用以下公式:
(26)人防門“右開”、“左開”安裝錯誤(“右開”即為從外向里看,鉸頁在右側)
(27)密閉穿墻短管兩端未伸出墻面(應伸出50~100mm)
(28)下列部位未設置防爆地漏或清掃口:進風豎井、進風擴散室、除塵室、濾毒室、洗消間(簡易洗消間)、防毒通道、防護門以外的通道
(29)各種動力配電箱、照明箱、控制箱在臨空墻、防護密閉隔墻、密閉隔墻上嵌墻暗裝(若必須設置時,應掛墻明裝)
(30)穿過防護密閉隔墻、密閉隔墻、臨空墻的各種電纜管線,未選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.5mm的熱鍍鋅鋼管
(31)人員出入口和連通口的防護密閉門門框墻、密閉門門框墻上未預埋4~6根備用管(應為管徑50~80mm,壁厚≮2.5mm的熱鍍鋅鋼管)。
(32)頂板、底板與外墻鋼筋錨固長度不足。(頂板上層筋、底板下層筋與外墻的錨固長度應從頂板上皮或底板下皮算起,其長度不小于35d。)
(33)活門檻、縱向封堵框下檻未設門檻。(應設門檻,門檻與地面找平層平齊) 。
(34)人防門框墻、臨空墻、防護密閉隔墻、密閉隔墻、外墻砼施工時,模板對拉螺栓使用套管。(35)被止水鋼板割斷的附墻柱箍筋、墻體拉結筋未搭接焊在止水鋼板上。被穿墻管割斷的鋼筋未點焊在穿墻管上。
(36)口部洗消污水井不設水封井;污水井不設密閉蓋板;不按所處位置與型號要求設清掃口或水封地漏,地面未向水封地漏或清掃口找坡。
(口部的洗消污水井位置宜設在防密門外通道內。擴散室、防毒通道與污水井連接應設水封地漏;防密門外或緩沖通道與污水井的連接應設置清掃口;污水井應設密閉蓋板。)
(37)洗消間的密閉門、普通門安裝位置不對。(在脫衣室與淋浴室之間應安裝密閉門,在淋浴室與穿衣室之間可安裝普通門。)
(38)防毒通道、簡易洗消間面積過大,造成工程達不到超壓換氣次數的要求。(應為5~10㎡)
(39)消波系統不合理,如在膠管活門后設置擴散室,且面積過大,造成浪費。(膠管活門因消波率較高在其后一般不需另加擴散室,只在其后設鋼制擴散箱即可,該活門一般只用于核6級或核5級;
而懸擺式活門則相反,其消波率相對較低,對核6級工事根據余壓要求,一般其后應設擴散室。)
(40)電纜橋架直接穿過防護密閉隔墻,密閉隔墻,臨空墻(應為穿管敷設,一根電纜穿一根管)